榆林消费市场规模扩大 热点突出

发布时间:2023-12-07 17:41:53|栏目:陕北

2011年,榆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调结构、促增长、稳物价、惠民生,从多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速居全省第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2011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479家,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4家,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季度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不断上涨的趋势,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497万元,增长18.0%;二季度实现552253万元,增长18.3%;三季度实现589038万元,增长18.6%;四季度实现645749万元,增长18.5%。

(二)城镇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分地域看,2011年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074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15062万元,增长10.8%。城镇和乡村市场零售额分别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4%和24.6%,增幅的差距扩大到11.2个百分点,城镇市场作为消费主体,对全市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三)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53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6.1%,比重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786445万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39.8%降至33.9%。

(四)消费热点领域表现突出。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21个大类商品实现增长,其中吃、穿类生活必需品分别增长41.1%和44.7%,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和1.5个百分点。据对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统计,市场消费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增长较快。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1.1%,其中,粮油类增长22.7%,肉蛋类增长18.8%,蔬菜类增长26.3%,干鲜果品类增长9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4.7%,其中,服装类增长48.4%,鞋帽类增长35.5%;日用品类增长3.8%,其中,洗涤用品类增长2.7%个百分点。

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之一。随着榆林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97409万元,同比增长39.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型、改善型、保健型消费热点不断升温。以金银珠宝、家具类和保健药品类为代表的商品逐渐成为消费新宠。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金银珠宝类零售额7689万元,增长66.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4307万元,增长56.4%;家具类零售额4706万元,增长25.8%;中草药及中成药零售额5334万元,增长25.0%。

(五)新兴业态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单位)中,专卖店实现零售额499710万元,比上年增长39.4%;专业店实现零售额360749万元,增长21.9%;大型超市实现零售额18203万元,增长28.5%;百货店实现零售额62820万元,增长42.7%;购物中心实现零售额22484万元,增长41.1%;厂家直销中心实现零售额2966万元,增长96.7%。

(六)各县区发展差距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1年零售额总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是榆阳区、靖边县和绥德县,分别实现零售额422960万元、330999万元和320011万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2%、14.3%和13.8%,分别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2.4、和0.5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2011年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前三的是横山县、府谷县和绥德县,分别增长38.1%、23.1%和19.4%,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13.2个百分点。

(七)各行业共同发展。2011年全市批发业累计实现销售额突破千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增幅比上年回落34.7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5%,增幅比上年提升9.4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5.3%,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2.4%,增幅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

二、2012年榆林市消费品市场展望

展望2012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趋好,全市消费品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有利因素

1、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环境的一系列措施,为释放消费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消费品市场的加速发展给予了政策推动。

2、榆林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现代流通方式的推进和榆林两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充足的商品供应保证了居民消费多样性的需求,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4、城乡居民收入增收措施及惠民利民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对消费的拉动力增强。

5、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消费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不断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二)制约因素

1、相对于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消费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大部分规模小,经营范围较窄,新开业的商贸企业和各类市场,因其规模偏小,管理模式简单粗放,导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量偏少,满足不了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导致消费外流,抑制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2、汽车和住房消费难以摆脱政策调控的影响,住行消费升级步伐放慢。随着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取消、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用车养车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2012年仍将处于汽车销售低速增长的阶段,对相关消费产生下拉影响。尽管保障住房对2012年住房消费有拉动作用,但是普通商品房数量庞大,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银行对首付房贷利率的不断调整,大多数购房者持币观望,商品房成交量较低,成交面积增幅减缓局面不可避免。

3、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具有负面影响。一是食品价格涨幅较高对其他消费有制约影响,二是工业用品、服务价格和资源价格全面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消费能力锐减,影响消费预期,个人消费行为趋于谨慎。

目前居民的消费结构转换、新一轮消费升级开始展开。全市消费品市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管理,继续培育汽车、住房、旅游三大热点消费,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物价,2012年全市消费市场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