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榆林市紧紧围绕“五推三上”工作思路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了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2011年投资运行特点
1、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拉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8.7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八分之一,总量连续六年位居第二,同比增长32.1%,增长了2.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9.08亿元,同比增长32.0%;跨区投资完成159.32亿元,同比增长29.3%。2011年全市实现GDP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0%,投资增速高于GDP增速,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02%,拉动经济增长7.6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投资是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2、地方投资大于中省,主导地位明显
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9.08亿元,增速3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1154.23亿元,同比增长30.5%。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328个,同比增长6.2%,计划总投资4729.88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中央属项目16个,计划投资804.88亿元,本年完成投资7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省属项目60个,计划1138.4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284.43亿元,同比增长54.9%。全年在建中省项目共76个,计划投资1943.33亿元,本年完成投资359.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2%。地方投资项目1252个,同比增长5.5%,计划总投资2786.5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829.7亿元,同比增长8.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9.8%。地方投资仍处主导地位。
3、二产投资比重较大,工业投资增势强劲。
2011年,榆林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7.38亿元,同比增长24.0%;第二产业投资758.81亿元,增长50.4%;第三产业投资402.89亿元,增长29.0%。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63.8:33.9,二产比重仍然较大。
工业是榆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化工业比例大、资源依赖性强是榆林的一大特点。全市工业投资依然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84.16亿元,同比增长53.7%,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7个百分点,所占固定资产比重为57.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个百分点。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炼焦和电力等能化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5.1%;食品加工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新型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0.3%。
4、在建项目略有增长,重大项目强力拉动
2011年,全市本年施工项目1328个,同比增长6.2%,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9个,同比增长4.3%,完成投资982.0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2.6%,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10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长11.4%,完成投资628.8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2.9%;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同比增长6.3%,完成投资365.6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7%;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同比增长28.6%,完成投资197.8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7%。
5、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缩小,自筹资金快速增长
2011年,榆林建设领域的融资渠道趋于多样化,建设资金来源由原来单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预算内拨款形式发展成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日趋缩小,自筹资金快速增长的格局。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1270.19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14.17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的9.0%,同比下降10.6%;国内贷款162.27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2.8%,同比增长10.2%;自筹资金931.55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的73.3%,同比增长66%。
6、投资主体变化明显,民间投资增长较快
2011年,全市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积极性,使民间投资在全市建设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全市民间投资施工项目640个,完成投资524.08亿元,同比增长39.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4.1%,同比增长8.8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个百分点。
7、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销售面积增速回落
2011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29.1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同比回落了20.5个百分点。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972278平方米,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回落了5.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3.84万元,同比增长27.8%,增速同比回落了0.7个百分点。
二、投资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偏小,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2011年榆林市第一产业投资27.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比重偏小。榆林市的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仍然艰巨。
2、第二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过高,投资风险加大
能源工业投资比重过大,投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2011年全市煤炭、石油、天然气、炼焦和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5.1%,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8个百分点,呈上升趋势;而一些能够带动榆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食品加工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新型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0.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4.7个百分点,相对较低。工业投资结构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受市场需求拉动明显,势必会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环保要求及国际大环境形势的制约,投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滞后
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减少经济增长中资源能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占据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而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平稳,所占比重为33.9%,相比之下,明显低于工业比重。服务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4、轻重工业投资比例失调,轻工业投资明显不足
榆林市重工业发展较快,形成显著的重工业发展倾向,轻工业投资明显不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不仅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也得到大力发展,轻重工业比例较合理。2011年,榆林市轻重工业投资分别为19.19亿元和664.97亿元,轻重工业投资之比为2.8:97.2。呈现出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太轻的现状。而同期全省轻重工业的比例为8.5:91.5,全市的轻工业投资占比小于全省5.7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投资建设奠定了榆林发展的战略基础。2012年,榆林市必须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榆林持续跨越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榆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1、突出投资建设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榆林市在投资取向上应优先发展资本与知识要素密集的制造业。加大传统支柱产业内涵效益型和新型优势发展行业外延扩张型项目的策划和投资,将其做大做强。要着眼长远,加大高科技工业项目投入,特别是轻工业投资项目的投入,利用高新技术加速轻工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把榆林市农业资源转化为工业资源,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挖掘民间投资潜能
榆林市居民储蓄总量一直很高,民间资金较为充足。随着榆林市跨越发展的深入,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但这种增加远远不能满足民间资本增值要求,民间资本任然难以在重大项目上有所作为。因此,建议政府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改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鼓励措施,在土地、信贷、税收、贴息、进出口等方面给予民间投资一定的优惠政策;改善服务环境,开办投资信息网站,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按照“非禁即入、一视同仁、主动调整”的原则,挖掘榆林市民间投资潜能,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向,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3、继续狠抓建筑业营业税征收力度
2012年,省统计局继续按照国家统计局《建设领域统计数据质量协调性评估方案》,每月利用建筑业营业税等外部数据对榆林市固定资产投资进行错月评估,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能高于上月建筑业营业税的最低增速,因此,建筑业营业税增速基本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增速。建议市县区地税部门继续加大建筑业营业税征收力度,2012年月平均增速能维持在30%以上。
4、优化投资环境,抓项目促投资
2012年是榆林市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榆林市投资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从国际看,金融危机远未结束,经济低迷持续化的态势更加凸显;从国内看,连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滞后效果与外部需求放缓相叠加将可能导致投资需求有所放缓;从榆林市看,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将会抑制重化工业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加之,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投入,榆林市投资基数已经很大,要达到25.1%的增长速度,投资总量同比增加346.27亿元,压力很大,完成任务非常艰巨。面临这些困难与挑战,容不得有一点放松。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优化投资环境,抓项目促投资,全面推进2012年榆林市投资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新招商选资。开创招商选资工作新理念,探索、拓展招商选资新途径、新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措施具体化、制度化,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吸引项目集聚落户,促进投资有序增长。二是积极谋划能带动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为保持2012年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重点建设项目、支撑项目的谋划建设力度。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谋划一批体现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的重大项目,确保政策机遇面前有项目、客商资金面前有准备,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强化对重大项目投资的跟踪服务。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加快接转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对计划新开工的重大项目,要积极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简化相关审批程序,抓好统计入库项目备案工作,促其尽快动工,确保今年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