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民生保障从补缺型转向普惠型

发布时间:2023-12-07 17:25:36|栏目:陕南

“我老太赶上了好日子,去年每月享受75元新农保、100元的高龄补贴,每月领到各项补贴近200元,有病住院还享受了大病救助。这么好的日子,没法不快乐。我决心精心编排节目,带领乡亲们学健身舞,舞出风采,再舞他个20年!”近日,商南县城关镇富家沟村80岁的张锦云老太太在村里编排节目时向记者讲述她的生活。在商南县,去年像她一样享受到养老保险、高龄补贴、大病救助资金的就有3.1万老年人。

近年来,商南县加大保障力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9.7%提高到2011年的82.5%,民生保障正逐步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该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城乡困难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积极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向贫困农民、残疾人、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倾斜,每年都扎实办理“十件惠民实事”,加强对不同人群的保障,及时足额兑付城乡低保、高龄老人补贴、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下岗失业人员补贴和大病救助等补贴,并逐步扩大各类补贴的受益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以残疾人补贴为例,该县自去年7月起将一、二等残疾人生活补贴由原来的60元、30元分别提高为80元、50元,将省市没有补贴的三、四级残疾人也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每人每月补贴30元,仅此一项,就新增补贴6000多人。这个县将参合农民看病报销比例镇级由70%提高到80%,县级由55%提高到70%,市级由45%-55%提高到50%-60%,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此外,该县还提高了高龄老人补贴,扩大了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去年又率先将户口为城镇居民的人员纳入保险范畴,城乡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愿保尽保”,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