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这是“煤城”铜川站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新起点,打造“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新名片呈现的亮点,是铜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向着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迈进的新目标。
铜川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五年间,市委、市政府全力抓发展、促转型、惠民生,使铜川发生了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巨变、群众增收快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历史性变化。五年来,全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预计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8%;财政总收入36亿元,是2006年的4.24倍,年均增长33.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是2006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是2006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铜川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铜川市要乘势而上,奋力赶超,谱写新篇章:抢抓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等重大机遇,围绕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这条主线,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建设能源、果业、现代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休闲养生六大产业基地,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的大转变、综合实力的大跨越、城市形象的大提升、群众生活的大改善,创特色、比速度、争一流,使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新铜川,为建成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对“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铜川市委书记冯新柱这样解读:
——经济强,就是着力推动提速转型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个翻番一个赶超”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质的转变,非资源性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标准、干部职工收入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文化兴,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打造有铜川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全民思想道德素养良好、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体制更具活力、文化人才济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文化强市。
——生态美,就是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洁的美好家园,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为实现“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这一宏伟目标,铜川市目前正在大力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打响“药王”品牌,实现转型新突破;坚持项目带动,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以新理念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以先进文化引领和支撑城市转型发展;大手笔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西铜同城化;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富民强市的八大举措。一个以优良作风打造一流业绩,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新铜川热潮已经掀起。铜川将展示一张由“煤城”向“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华丽转身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