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出台省市共建大西安若干意见 5年直投120亿建设大西安

发布时间:2023-12-07 17:16:34|栏目:政策动态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构建创新型区域。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大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群中排位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文化生态大融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开放包容的内陆开放开发高地。

增强大西安城市竞争力,2017年生产总值力争达1.5万亿元

大西安,包括西安市行政区域、咸阳市城区和西咸新区,总规划建成区面积800平方公里,相应辐射到咸阳其他县级行政区域。

2011年,大西安总人口970万人,占全省25.9%;生产总值4440亿元,占全省35.8%;地方财政收入331亿元,占全省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同类城市区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贯彻落实《关天规划》的核心,是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三强一富一美”目标的关键,更是未来陕西发展的强力支撑。

省市共建大西安,通过五年的发展,奋力赶超,增强大西安城市竞争力,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17年,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达到55%,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5%。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才队伍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大幅提升,技术成果交易额达到400亿元。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森林覆盖率45%左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约束性指标。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经过五年发展,大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群众排位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文化生态大融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开放包容的内陆开放开发高地。

今后五年,超120亿元直接支持大西安建设

今后五年,省上直接支持大西安建设的资金将超过120亿元,西安、咸阳两市政府和西咸新区管委会也将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大西安建设。

省上和西安市共同出资,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基金,2017年达到10亿元规模。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和退城发展。加快西安纺织城迁建,支持西咸新区周陵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

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西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对大西安的使用比例不低于30%。

整合文物资源,推进大遗址保护

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和线路,加快建设临潼旅游休闲度假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秦汉新城博物馆群、世园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大遗址保护。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的策划和创作,依托曲江新区、秦汉新城等文化产业板块,建设全国文化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途径,省财政筹集3.5亿元,支持汉昆明池、汉长安城和秦咸阳城等大遗址保护,整合文物资源,加快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

建成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的大西安

省市共建的大西安,将率先达到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湿地面积和公共休闲场所面积标准,实现大水大绿、生态优美目标,把大西安建成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区。

从2013年开始,连续五年,在现有支持西安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每年通过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再增加4000万元,用于秦岭生态保护、城市造林绿化等。加快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争取设立秦岭中央森林公园。统一配置大西安水资源,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新机制。